|
临海市沿江镇推进“厂中厂”安全整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
随着台州“三区”拆违整治工作的强势推进,黄岩等地区大量被整治的“散乱污”企业涌入临海市沿江镇,这些企业租赁在其他企业厂内,日常管理混乱,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去年开始,为加快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低效企业改造,该镇根据临海市统一部署,多措并举,强势推进“厂中厂”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截至去年10月底,已强制拉电、关停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53家,强制关停、搬迁没有整改空间的企业23家。 一、主要做法 (一)层层落实,排查整治不留死角。一是班子成员带头抓,一周一汇总。将该项工作列入中心工作,成立“厂中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按照“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堵疏结合、综合整治、注重长效”的要求,对全镇“厂中厂”进行全面整治。实行每周一汇报、一部署,主要领导每周听取上周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分析问题,布置下一周的整治任务,有序进行“厂中厂”整治。二是派驻单位组团抓,一周一碰头。该镇工办牵头,联合安监、税务、环保、市场监管、国土、城建等“四个平台”派驻单位,成立“厂中厂”专项整治工作组,开展组团式行动。以每周五为联合执法日,各部门相关人员碰头会商,交流分析信息,盘点排查情况,根据目标任务,商讨下步整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会后,根据既定方案,组团下到一线,开展联合排查、联合执法。三是拉网排查全面抓,一周一行动。将全镇划分为5个大网格,在每周五的联合执法日,由该镇工办带领工作组成员,逐个网格进行现场踏勘,联合“会诊”,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做到底细清、情况明。截至去年10月底,共联合行动15次,排查出“厂中厂”出租企业36家、承租企业135家。 (二)亮出实招,严格整治不走过场。一是组团会诊,列出问题清单。在各厂房现场,专项整治工作组与厂房房东、全体企业业主面对面沟通,明确经营主体和权属主体实行双责任制,各经营生产单位、业主、出租房东同责同负;明确告知台州市、我市关于“厂中厂”整治、“低小散”行业整治、“散乱污”行业整治、高耗能行业整治等方面的文件规定及有关要求。根据各规章制度,结合各企业实际,逐一指出存在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要求及整改时限,并建立“一企一档”。目前,共针对53家企业列出问题清单155项,已整改完成113项。二是分类施策,采取刚性措施。对去年1月1日前入驻且已投产的企业,要求规范签订租房合同,办理营业执照、安全托管协议、环保环评委托协议,并签订承诺书,承诺安全必须托管、环保要求必须到位、亩均至少达12万元。对营业执照、安全托管协议、环保环评委托协议等“三项资料”不齐全的,一律先拉闸断电,待手续办好、资料补齐后,再予以通电生产。对去年1月1日后入驻的企业,未到该镇工办进行登记备案的,一律先关停,办理好“三项资料”后,到镇工办提交书面申请、签订承诺书,由镇安监中队牵头,带队实地查看现状后,视情况再决定是否复产。三是刚中有柔,彰显人性化关怀。对封电停产的企业,断开三相电予以停产,保留两相电予以保障生活。对个别物流仓储企业,努力引导到上百岩中瑞物流园区,促进集聚发展。在办理营业执照、安全托管协议、环保环评委托协议等“三项资料”过程中,各派驻单位、相关部门主动服务,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截至去年10月底,已有28家企业完成整改,恢复生产。 (三)堵疏结合,多措并举确保长效。一是每周回头看,强化常态化监管。推进“联合执法日”制度长效化、常态化,每周五组团走访抽查企业,扎实推进“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回潮,保持整治成效。同时,源头管控,严格实行入驻企业登记备案制。目前,28家完成整改的企业,均未出现反弹。二是亩均论英雄,低效用地再开发。按照“亩均论英雄”改革要求,推进低效企业改造提升“一三五”行动。截至去年10月底,该镇低效再开发企业用地共计456亩。其中,台州华宇水产有限公司6.47亩,已完成改造任务;石牛地块企业用地95亩(吉谷粘剂44亩,锦帆制冷51亩),计划以工业地产模式再开发,正在进行政策处理,预计2019年完成土地收储;水洋、清潭头化工区老旧工业点改造项目30亩,已完成总平方案。三是搭建新平台,建设小微企业园。在全市率先推进工业地产发展模式,建设沿江镇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置信智造谷)。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规划总用地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规划引进模具、塑料等轻工企业,采取个性组合的空间模式,依据不同企业对厂房面积、结构、层数等差异化要求,为企业按需自由组合、拆分差异化厂房,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从源头杜绝“厂中厂”问题隐患。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缓慢。“厂中厂”整治的大力推进,对促进企业安全规范运行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助推企业优化升级的作用比较有限。 (二)“散乱污”企业安全环保隐患仍然较大。拉网式巡查、集中式整治对短期治理有较大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反弹的可能性较大,企业安全环保隐患仍然较大。 (三)小微企业入园率较低。该镇现有企业近500家(2017年工商登记在册企业463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仅36家,小微企业占绝大部分。目前,全镇在建的小微企业园仅有1个,即置信智造谷项目,小微企业入园率较低。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高点站位、统筹规划,以产业、形态、生态、科技、品质五大方面着手,推进“美丽企业”培育行动,着眼根本,追求长效,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产业方面。推动塑料制品产业向绿色化、功能化、轻量化、微型化方向发展,培育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产业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集群式产业链。 (二)形态方面。以特色小镇理念和方式改造提升产业平台,优化布局产业空间,打造产城融合的新型产业发展载体,加强产业链招商和重点项目投资建设。 (三)生态方面。按照绿色生态发展要求,依法整治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出租以及安全生产不达标、环境保护不达标、节能降耗不达标等问题,实施“亩产效益”综合分类评价。 (四)科技方面。建设集研发设计、成果转发、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积极谋划实施一批突破性、带动性、示范性强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推进传统企业转型为科技型企业。 (五)品质方面。完善“三名”企业培育机制,推进“小升规”专项行动,加快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实施“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工程,鼓励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大力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