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范科学长效 创先创优创新 着力推动台州市防汛防台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走在全省前列 |
|
台州市紧紧围绕防汛防台“一个目标、三个不怕”总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有关重要指示精神,以“规范、科学、长效”为指引,以“创先、创优、创新”为导向,积极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防汛防台新格局,着力推动防汛防台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以规范为准则,创先构筑“大安全”人防指挥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防汛防台五大机制。认真复盘总结防御超强台风“利奇马”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防汛防台体制机制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防汛防台责任机制、预警机制、指挥机制、动员机制、保障机制等五大机制。通过强化责任考核、细化责任追究层层落实责任,部门联席会商、强化预测分析提高预警能力,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党政统筹提升指挥效率,全面宣传发动、加强舆情引导动员全民参与,加强队伍建设、加快防灾工程落实基础保障,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防汛防台现代化体制机制。 二是研究制定防汛防台指挥部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防指工作流程,提升防指中枢指挥能力,明确防指组织架构和成员单位职责任务,细化防指领导分工。将防汛防台工作划分为预防、预报、预警、应急处置、灾后恢复等5个阶段,针对防汛形势研判分析、多部门联合作战、跨区域水利调度、跨区域抢险救灾等重点问题,细化会商研判、督查检查、全民预警、人员转移、工程调度、抢险指挥、报灾核灾等各项工作流程,确保防指高效有序运行。 三是编制防汛防台应急响应操作手册。进一步梳理明确红、橙、黄、蓝四级响应时各成员单位具体响应行动,按照“汛情就是响应,响应就是命令”的要求,延伸和细化防汛、防台两个应急操作指南,提出各成员单位在防汛防台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具体应对措施及要求,并制作成防汛防台责任任务“明白卡”,提升成员单位协作配合意识和自主防御能力。 二、坚持以科学为指引,创优提升“大应急”技防抢险能力 一是建设防汛防台信息化管理平台。规划建设台州市防汛防台应急指挥系统,计划一期投资824万元,利用动态感知,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智能化的分析、决策应用系统,建设多业务协同管理的指挥平台,实现灾情形势可感知、工程运行可掌控、资源配置可模拟、调度指挥可协同,形成汛前、汛中、汛后全周期的管理。 二是搭建防汛防台指挥作战电子沙盘。在市应急指挥中心搭载建设全市防汛防台指挥作战电子沙盘,利用三维坐标投影技术,绘制全市地形地貌、水利工程、景区道路、船只位置一张图。通过沙盘模拟推演,进行渔船回港转港、人员梯次转移、流域性工程调度、区域性交通管制、多部门协同作战、局地抢险救灾等重点工作多方案比较,提高防汛防台指挥调度科学性。 三是增加防汛防台抢险物资储备。充分结合今年防汛防台工作实际,重新梳理各级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名录,进一步增储冲锋舟、橡皮艇、卫星电话、排水泵、发电机等紧缺抢险设备。市防指办已制定卫星电话采购方案,在全市范围内新增储备卫星电话3600台,应急响应启动前,根据防指指令分发到相关部门、抢险队伍和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应急响应结束后由防指统一收回储备保养。 三、坚持以长效为理念,创新打造“大减灾”物防保障工程 一是谋划水利工程补短板。系统谋划防洪排涝体系和水利工程布局,实施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六大行动,以加快实施椒江流域综合治理、三大湾区提标、五大平原扩排、九项除险、千站提升等重大防洪排涝工程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基本构建成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 二是打通沿海电力通道。研究规划滨海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将为台州东部沿海增加350万千瓦的输电能力,彻底避免三门全县全停,临海损失40%负荷的风险;解决塘岭-柏树供区电磁环网问题,避免“温岭市约26%负荷失电、椒江区约17%负荷失电”的风险,极大提升我市沿海地区供电系统的防灾抗灾能力。 三是部署应急通信保障设施。深刻吸取“利奇马”期间因电力中断、基站损坏等引发的局地通讯中断的教训,以三门县为试点,在全县配备卫星便携站一套,重点点位部署370M数字集群对讲机10台,保障在通讯中断的极端天气下,人民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医院等重要单位和避灾场所等人群集聚地通讯畅通,应急指挥指令快速有效传递。 四是出台政策性巨灾保险制度。针对“利奇马”灾后恢复阶段,保险理赔品种少、数额低、程序繁琐等问题,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明确,进一步提高涉农保险、堤防等各类易灾易损小型水利工程保险的深度和密度,出台相关巨灾保险政策,按照“保险提标、保险扩面、保险增品”的要求,全面梳理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承保、定损、理赔程序,在重大灾害等特殊时期执行限时结案制,开通小额案件速赔、大额案件快赔等绿色通道,提高理赔效率。 (防汛抗旱处)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