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行动工作简报2021年第22期(总第44期) |
|
台州市全面完成工矿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普查 根据《浙江省工矿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工作方案》要求,台州市结合本地实际,针对企业基数大、分布广、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合理统筹资源,通过示范引领,创新模式,严把核验标准,短时间内实现“量”和“质”的跃迁突破,圆满交出一份优质普查“答卷”,风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7月8日,全市已完成风险普查37569家,企业基数37569,总体进度100%;核验完成11819家,总核验率31.46%、“三场所三企业”核验率99.61%、危化品使用企业核验率99.7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核验率100%。主要做法: 一、“一盘棋”谋划,层层推进 一是试点先行,打造样板。路桥区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量大面广,行业分类齐全集中,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被选为全省、全市工矿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全流程试点以后,该区在省、市指导下,结合产业特点,紧紧围绕“查得准、查得实、查得全”的目标,通过清底数、解难题,优化工作流程,分层开展培训,创新样本定性普查、集中定量普查、中介定时普查的模式,全力开展企业安全风险普查,高标准推进试点工作,为全市推广风险普查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5月12日,路桥试点经验在全省工矿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普查会上进行交流。 二是层层动员,全面部署。5月13日,台州市在路桥组织召开工矿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工作现场会暨“遏事故”攻坚战推进会,全面推广路桥试点经验,全面推开工矿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普查。会议指出,摸清底数是普查前提,小微企业是普查短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关键,精准核验是质量保障。会议要求工矿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普查要同风险管控体系无缝衔接,并把握时间节点,彰显使命担当,全力以赴、全员参与,确保到6月底全面完成工矿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和核验工作。5月20日前,市县乡三级又陆续召开培训会、部署会、会商会进行了动员部署与培训,风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全市共召开培训会200余场次,培训23840余人次。 三是核准基数,夯实基础。台州市工矿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普查范围为8大行业企业,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2个门类、28个大类、473个小类,包括了非煤矿山、尾矿库、“三场所三企业”、危化品使用企业等历年来工矿领域重点监管对象。为进一步核准企业底数,台州市以台州市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数据和省厅提供的企业数据为参考,并结合“用电清单、纳税清单、注册清单、排污清单”等,全面排摸企业的底数和风险,并对照市经信部门下发的“企业码”领取企业的信息资料,仔细梳理、核对并实地走访,确保企业不遗漏。截至目前,已新增企业12047家,删除企业34578家,核准企业37569家。 二、“三模式”开路,精细普查 一是分行业制定参照系,打造“领头羊”。全面盘点梳理全市企业经济行业分类,确定有色、机械、轻工、纺织四大行业为重点行业,具体选择有地域特点的机械零部件、塑料制品、泵与电机、木质家居、阀门、印刷、卫浴、草席、制鞋业、工艺品等十种典型行业企业代表,联合专家、镇(街道)应急办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或安全员共同对企业进行详细普查,反复论证,最终形成分行业企业风险点基数,为同类企业风险普查提供参照系,指导各行业开展风险普查。同时,各地根据辖区行业特点,确立标杆企业,由政府工作人员、中介服务机构人员、典型企业负责人会商填报,并以观摩会形式分享给同类型企业,促进同行业企业比学赶超,高质量完成风险普查。 二是大规模举办培训会,当好“严考官”。按照市级指导、县级负责、乡级组织的原则,市、县两级抽调专门人员分赴乡镇(街道),指导、协助集中专题培训。以园区和分行业企业为主,在属地镇(街道)组织不同行业的专题培训,通过会前沟通,分好类、选对人,确定参会对象,按照“专家讲解、观摩示范、自主填报”的三个步骤开展普查填报,并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参与帮扶,确保参会企业均能自主完成普查填报。同时,成立“政府工作人员+中介机构”辅导小组,每小组根据培训企业数,认领工作任务,现场检查企业填报质量,对填报不规范或质量不高的企业,当场进行检查整改,保证普查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多途径开展解疑难,提供“微服务”。线上,建立由市、县、乡三级应急工作人员组成的浙政钉工作群和微信群,共享政府端、核验端、企业端操作课件,交流填报细节,提升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人员风险普查能力;建立全市社会化服务机构交流群,邀请北京启安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专家进群,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交流风险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协同解决普查平台使用存在的技术问题;各乡镇分行业建立企业群,及时指导企业进行风险普查与数据更新。线下,抽调市、县两级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并邀请本地专家或北京启安专家组成指导小组,赴各地进行现场指导,协调解决风险普查中发现的问题,保证普查进度和质量。据不完全统计,线上线下共解疑答惑2000条次,其中推进平台技术改进60余条。 三、“六标准”把关,及时核验 一是现场核验,统一标准。按照边普查边核验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核验工作。5月19日,市级层面专门召集所有参与核验的机构,组织一次专题培训会,并统一六项标准,即进企业核验需至少2人一组、核验较大以上风险点需上传照片、漏报的风险点需全部拍照、重大以上风险等级如有错误需在核验报告中建议调整、显示的核验异常企业需通知企业在三天内整改完成重新上报、发现有未在名单内的企业需及时反馈至市局以便执法跟进,截至目前,市级层面共核验企业1167家,发现漏报企业11家,执法跟进企业5家。县级层面,按照核验率不低于20%,“三场所三企业”、危化品使用企业、智能评级数据异常和重大风险企业100%核验的要求,发动在辖区内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参与核验,截至目前,县级层面共核验企业10652家。 二是异地复核,严防作假。市级层面共投入25万元,将9个县市区和新区分成三个核验区块,通知非本地注册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参与竞标,由中标的三家社化会服务机构分别进行核验与抽验,避免偷工注水,确保核验质量;为参与核验的专家统一制作工作证,明确核验要求,并建立核验联络群,及时解决核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统筹推进全市层面核验工作。同时,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县域核验,如椒江确定“谁服务、谁核验、谁负责”的方式进行,温岭实行“过程跟踪管理、聚焦重点核验”方式进行,路桥要求“专家问诊把脉、出具核验意见”的方式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落实240万风险普查专项资金,43家中介机构、465位专家参与核验工作,核验异常企业2367家,整改企业2367家,切实提高了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三是抽查核实,把牢质量。结合八大行业企业风险普查推进情况,每日通报各地风险普查工作进展数据,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促进各地保质保量完成普查工作;对存在核验异常的企业重点关注,分解任务、层层督促,确保企业按照核验报告在3天内完成重新填报;对发现存在故意瞒报、漏报的企业列入重点监管对象,结合“平安护航建党百年”执法跟进,确保普查核验质量。同时,采取实地走访或电话查询等方式对普查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作为对各地普查工作考核依据,倒逼各地核准企业普查基数,实行数据无缝对接。 |
打印 关闭 |